> 香烟的世界 > 《人生:选择与命运》(《人生:选择与命运》主要内容)

《人生:选择与命运》(《人生:选择与命运》主要内容)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选对了,柳暗花明;选错了,荆棘丛生。而我们今天分享的这部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小说的男主人公高加林,在人生的岔路口,同样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城市与乡村、理想与现实、前途与爱情......

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命运的左右下,他经历过低谷,也走向过巅峰,但最终又跌回了谷底。兜兜转转一大圈,他的人生好像黄粱一梦,从原点出发,又回到了原点。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方黄土高原城乡交叉地带。一个阴云密布的夏日傍晚,男主人公高加林,赶在大雨之前从学校跑回到了家里。但自从他进家以后一句话也没说,高玉德老两口不知道儿子怎么了,十分担心。在他们的一再追问下,高加林终于开口说道:他的民办教师岗位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的书教不成了。

老两口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木然了。这个打击对这个家庭来说显然是很严重的,对于高加林来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创伤。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他还想着几年以后,通过考试,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到那时,他再努力,争取做他认为更好的工作。可是现在,他所有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了,他将不得不像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此刻,他躺在床上,脸在被角下痛苦地抽搐着,一只手狠狠地揪着自己的头发。

而对于高玉德老两口来说,这个不幸的消息就像谁在他们的头上敲了一棍。他们首先心疼自己的独生子:他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往后漫长的艰苦劳动怎能熬下去呀!再说,加林这几年教书,挣的全劳力工分,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并不紧巴。要是儿子不教书了,又不习惯劳动,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们老两口都老了,再不像往年,只靠四只手在地里刨挖,也能供养儿子上学"求功名",想到所有这些可怕的后果,他们又难受,又恐慌,忍不住掉下泪来。

高加林听到父母的哭声,猛地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写状子去告高明楼。老两口见状,慌忙拉住儿子,哭着劝说他,高明楼在公社通着天呢,只怕最后不但告不倒他,反被打击报复。还说他们不仅不能告他,以后见了高明楼还要主动说话,给人家笑脸,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高加林气得浑身僵硬,根本不听二老的规劝。最后他的母亲几乎要给他跪下了,高加林痛苦的说道:妈,您别这样,我听你们的话,不告了......

此后的一个多月,受到打击的高加林每天睡得很早,起得很迟,什么也不想干,抽着一根根纸烟来打发心中的苦闷。但是身为庄稼人,不出山劳动,那是叫任何人都瞧不起的,会成为全村人的笑话。尤其是当他看到年迈的父母整天在地里操劳,而自己却窝在家里闹情绪,一种难受和羞愧使他内心一阵绞痛。他不能这样下去了!生活是严酷的,他必须承认他目前的地位--他已经是一个农民了!

快吃午饭的时候,父亲说家里的盐和点灯油都快用完了,眼下一个来钱处都没有,不如让加林母亲蒸上一锅白馍,让加林提上去县城赶集卖掉。高加林犹豫了半天,最后同意了父亲的提议。但是第二天,当他提着蒸馍走向集市的时候,就立刻后悔了。他,一个曾经的民办教师,现在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馍去了!他觉得公路上所有的人都在看他。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但这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

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什么也不看,只瞅着脚下的路。眼看县城就要到了,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嘱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烫。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呢?再说,万一在这里碰到同学了怎么办?毕竟他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但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他默默祈祷的时候,偏偏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他的脸刷一下白了,很快又变得通红。他恨不得把这篮子蒸馍扔到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当张克南和黄亚萍问他提个篮子干什么去?他即兴撒了个谎,说去城南一个亲戚家。张克南说他要去北京出差,黄亚萍红着脸说她是来车站接一个老家来的亲戚。但很明显她也是即兴撒了个谎,加林已经看出来了她和张克南之间的恋人关系。

三人分别以后,高加林不禁又回想起了在学校的生活。黄亚萍是江苏人,父亲是县武装部长和县委常委。高中那年,亚萍随父亲调来县上,插入了加林那个班上。这个聪慧、大方、又见过世面的南方姑娘,立刻在整个学校都很惹眼。

而张克南呢,父亲是商业局局长,母亲是药材公司的副经理,在县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当时张克南也对黄亚萍有好感,经常设法和她接近,但黄亚萍并没有和他过多交往的愿望,反而喜欢和高加林在一起。高加林虽然出身农民家庭,但平时读书涉猎的范围很广,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潇洒,眼界宽阔。黄亚萍很快发现了他的这种气质,很自然地在班上更接近他。

那时,亚萍是班长,加林是学习干事,俩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共同看过的一本小说,谈论国际问题,谈论音乐或者绘画,班上的同学曾一度议论过他们的长长短短。但当时,加林并不敢想什么出边的事,因为在黄亚萍面前,他有种难以克服的自卑感。

很快,高中毕业了。他们班一个也没有考上大学。农村户口的同学都回了农村,城市户口的纷纷寻门路找工作。亚萍凭借一口高水平的普通话到了县广播站,当了播音员。克南在县副食公司当了保管。

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很快就隔开了,尽管他们相距只有十来里路,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是在两个世界了。

后来听说黄亚萍和张克南谈恋爱了,高加林还曾难受了一下,就好像丢了一件贵重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再后来,这一切都渐渐地淡漠了。

为了避免再碰见熟人,高加林决定去县文化馆阅览室躲避一会儿,他把馍篮放在长椅的一角,开始浏览各种报纸。直到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来关门,他才慌忙提起蒸馍篮子,走出了阅览室。但此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斜,集市上人已经很少了,他的馒头又能卖给谁呢?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决定提着篮子回家。

高加林垂头丧气的出了城,当他走到大马河桥上时,突然看见他们村的巧珍推着自行车立在桥头上。巧珍看见他,主动走过来,问他是不是卖馍去了?而且她知道加林一个馍也没卖掉,巧珍让加林看着自行车,她去把馍卖掉。高加林闷头闷脑地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巧珍已经从他胳膊上夺走了蒸馍篮子,向街道上走去了。

这巧珍是村里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大队书记高明楼虽然是村里的大能人,但在经济上,远远赶不上二能人刘立本。刘立本心眼活泛,这两年做生意挣了很多钱,家里光景是全村最好的。但他只知道攒钱,不舍得供女儿上学读书。只是后来,才把三女儿巧玲送进了学校。

刘立本的大女儿巧英前年和高明楼的大儿子结婚了,大能人和二能人一联姻,两家简直成了村里的主宰。而为二女儿巧珍提亲说媒的也很多,但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都被巧珍统统拒绝了。原来巧珍心里已经有了喜欢的人,这个人就是高加林。

巧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她希望将来能够选择一个有文化,而又在精神方面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而高加林就是她心中的最佳人选,高加林有学问,有风度,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还经常给报纸上写文章。巧珍曾在心里无数次梦想她和加林在一起的情景,但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自卑感使她连走近他的勇气都没有,她怕她的走路、姿势、说话以及没有文化,会引起心爱的人笑话。所以她总是远远的、默默地关注着高加林。

当她听说高加林民办教师被下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高加林再次当回了农民,也许以后会找个农村媳妇,那她就有了希望;难过的是,她看到高加林因为失去工作痛苦万分,十分的心疼。为此,她甚至还在她大姐面前骂高明楼不是个人。

巧珍不知道该怎样心疼受到打击的高加林,昨天,她看见他去游泳的时候,匆忙提了草篮从水潭边的玉米地穿过,顺便摘了一个甜瓜,想破开脸皮去安慰他一下;今天她看见他上集去了,又骑个车子撵来了,这次她决定找机会向加林说出心里话。

她悄悄地跟着高加林,看见他提着蒸馍篮子,在人群里躲躲闪闪,一个也没卖掉。后来她又看见加林进了文化馆,知道他的蒸馍是卖不出去了,便骑着自行车来到大马河桥上,在那里等着加林过来,从中午一直站到下午......现在她从加林手里抢过了蒸馍篮子,兴奋地走在县城的大街上,感到天地一下子变得明亮了,感到所有人都在对她笑,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她将一篮子蒸馍送给了城里的一个姨家,而馍钱呢,她早已准备好了。她还给加林买了一条好烟,放在了自行车的花布提包里。她提着空篮子从她姨家出来,几乎是跑着向大马河桥上赶去的。

而在那里等待的高加林呢,对刚才发生的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索性把这事看得很简单:巧珍是个单纯的女子,又是同村人,看见他没把馍卖掉,就主动给他帮忙。不论怎样,他从心里很感谢她。

当他看见巧珍提着空篮子向他走来,又接过巧珍塞到他手里的钱,心里既惊讶又感激,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停了半天,才说:巧珍,你真行。巧珍听了加林的这句表扬,高兴得满脸光彩,甚至眼睛里都水汪汪的。

两人一块回去的路上,巧珍终于鼓起勇气向加林表白了。她把这几年藏在心里的感情一点一滴地向加林叙述,并说:加林哥,你如果不嫌弃我,咱们两个就一起过。你在家里待着,我去上山劳动,不会让你受苦。

听到巧珍的表白,血轰的一下冲上了高加林的头顶,爱情?来得这么突然?他连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他还没有谈过恋爱,更没有想过要爱巧珍。他感到恐慌,又感到新奇;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很不自然地去看立在他面前的巧珍。巧珍害羞地低着头,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馨的气息在强烈地感染着他;那白杨树一般苗条的身体和暗影中显得更加美丽的脸庞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巧珍扬起脸看他,并把两只手轻轻地放在他的胸脯上,加林犹豫了一下,便搂住了她的肩背,在她脸上亲了一下。

可是当回到村里的时候,一种懊悔的情绪突然涌上高加林的心头。他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再说,他在没有认真考虑的情况下就亲了一个女孩子,这对巧珍和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那天从集市回来以后,他一直躲着巧珍。

高加林这几天已经出山劳动了,但像和什么人赌气似的,故意穿了一身最破烂的衣服,打扮得像一个叫花子。他近乎疯狂地干着农活,两只手很快打满了血泡,把镢把都染红了,但他不管这些,仍然拼命的干着。好像觉得用这种毁灭性的劳动来折磨肉体,就可以转移精神上的苦闷。

有一天,当他用一只烂手摸出一根烟,狠狠地吸着时,他突然看见巧珍正站在对面的玉米地畔,仰起头向他这里张望,他的心立刻感到针扎一般刺痛......

他后悔赶集那天对巧珍做出的冲动行为,他觉得自己匆忙地和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姑娘谈情说爱,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当农民了。但他内心对未来生活还充满着幻想,总不相信他永远就是这个样子。他还年轻,只有二十四岁,有时间等待转机。但要是和巧珍结合在一起,他无疑就要拴在这土地上了。

不过令他苦恼的是,巧珍的身影已经无法从他心里抹掉了。他虽然躲着她,但又非常的想念她,很想抛开一切去见她。这天晚上,高加林走到后村,在刘立本家的坡底下站住了,正当他犹豫怎样才能把巧珍叫出来时,突然看见从门前的老槐树后面走出一个人,匆匆地向坡下走来。而这个人就是他日思暮想的巧珍。

为了避免被人看见,两人一前一后走向了村外,坐在了一棵杜梨树下,俩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巧珍闪着泪光委屈地问加林为什么这几天一直躲着她?而加林说以后再也不会那样了。巧珍看到加林手上磨烂的血泡,心疼的落泪,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碘酒和药棉,轻轻地给他涂药水。原来加林干活时所受的苦,她都偷偷地看在了眼里,这让加林感到无比的感动。

巨大的感情的潮水在高加林的胸膛里澎湃起来。爱情啊,甜蜜的爱情!它像无声的春雨悄然地洒落在他那焦躁的心田上。他以前只从小说里感到过它的魅力,而现在,他都全部真实地体验到了,而最宝贵的是,他的幸福正是在他不幸的时候到来的!

巧珍炽热的爱,给失意困顿的高加林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让他重新激发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他从巧珍纯朴美丽的爱情里,深深地感觉到:他不该那样害怕在土地上生活,因为他本来就是土地的儿子,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从这以后,高加林开始正常地劳动,再不像前几天那样,以一种压抑变态的心理,来折磨自己。他学会了犁地、分苗,学会了说粗鲁话,跟别人开玩笑。总之,他俨然像一个过日子的庄稼人了。白天辛苦劳作,天黑以后,就和巧珍偷偷地去村外约会。但是没过不久,他两的约会就被村里几个黑夜出去偷西瓜的小学生发现了,于是两人的谣言立刻就在全村传开了。

巧珍的父亲刘立本听到以后,气得火冒三丈,坚决反对自己的女儿和高加林在一起。高加林家什么光景呢?一孔破窑洞,家里连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如今连民办教师也给下了,巧珍怎么能看上他呢?但脾气倔强的高加林,越是遭到反对,内心的反抗越是剧烈。本来他和巧珍是偷偷约会的,现在他要光明正大地和巧珍说话,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骑着自行车带着巧珍去逛县城。

这些举动,对高加林来说,是对他所憎恶的农村旧道德观念和庸俗舆论的挑战;也是对傲气十足的二能人刘立本的打击和报复。而对巧珍来说呢,她之所以鼓起勇气,不怕父亲的打骂,不怕全村人的笑话,完全是出于她对加林痴迷的爱情,只要跟着加林,哪怕前面是悬崖峭壁,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和他跳下去。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过下去,也许加林和巧珍最后会冲破种种阻碍,走到一起,像平常的庄稼人一样结婚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高加林呢也会慢慢接受当一辈子农民的事实。

然而生活总是会发生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没过多久,高加林远在部队的二叔高玉智转业回来了,做了当地的劳动局局长。虽然高玉智明确表示不会给加林走后门安排工作,但当时拿下高加林民办教师的两个人:公社书记高明楼和已经升为劳动局副局长的马占胜,为了怕高加林向他二叔告状,同时也为了讨好高玉智,早已为高加林打点好了一切。

高加林只填了一张招工表,就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从此要在县委大院当干部了。生活啊,在一瞬间就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那么以后高加林的人生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他和巧珍的爱情还能长久吗?下期我们继续为您分享。

#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