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烟价格表 > 文化性影响下的黄鹤楼(中国文化在黄鹤楼的地位)

文化性影响下的黄鹤楼(中国文化在黄鹤楼的地位)

#文化影响力##头号周刊#​#头条读书院#​

心中的黄鹤楼

程更新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走南闯北,对我国的名胜古迹见得真不少。而要说最熟悉、最钟情的要数两处,一是北京的故宫,二是武汉的黄鹤楼。

北京是我工作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地方,称得上是第二故乡,几十年里,去过故宫多少回已经说不清了;而对黄鹤楼,我的亲近感更甚,它离我的家乡嘉鱼县不过五六十公里,这里寄托着我的一片乡情。

说起黄鹤楼,人们往往很自然就联想到崔颢那首著名的诗。但我小时候是处于特殊年代,对黄鹤楼的关注首先出于毛主席的词《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的这首词写于1927年大革命处于低潮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向革命者举起了屠刀;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革命前景一片渺茫。毛泽东来到武汉,忧心忡忡地登上黄鹤楼遗址,放眼滚滚东流的长江,感慨万千。他心绪沉重地思考着眼前的困难,同时也激起了革命必胜的信心,随性赋词一首,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一腔革命豪情。

像许多热血少年一样,我无比崇拜毛主席,不知多少次来到毛主席当年赋诗的地方,面对长江,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伟人的诗章。后来参军了,离乡了,每次回家,几乎都会故地重游,抚今追昔,思绪绵绵。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的来犯,用来观察敌情。此后的1800年历史上,因战乱频仍等原因,黄鹤楼屡毁屡建,屡建屡毁,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年间的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早在晋灭东吴三国归于一统后,黄鹤楼就失去军事功能。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黄鹤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鉴于黄鹤楼废建兴衰的经历,后人对此楼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从三国时期初建,到清代最后一次被毁,黄鹤楼的位置都是在武昌蛇山西段临近长江边的黄鹄矶上。江边从西向东有一连串的山脊,宛如巨龙逐波,据说这是武汉的地理龙脉,黄鹤楼就位于巨龙的腰际。骑龙倚天,乘势而为,黄鹤楼选址于此似乎蕴含着某种玄机。

1955年,为了贯通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开始修建。武汉地势平坦,长江流经武汉时江面宽度达到3000至5000米,唯独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江面仅仅只有1100多米,正所谓“龟蛇锁大江”。在此处修桥是最佳方案。不过,南岸的武昌桥头就不得不占据黄鹤楼故址。1957年大桥建成,武昌桥头堡下修建了一个平台,平台上竖着一座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纪念碑,这里正是黄鹤楼原址。而我们少年时代凭吊黄鹤楼,就主要是在这个平台处。

1981年,武汉市决定重建黄鹤楼,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新址虽然离江面远了一点,但地势高,地盘大,景观也多,自然比旧楼气派。

重建的黄鹤楼1985年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改建,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端,它既保留了古楼的特色,又展现了新的雄姿和气势,蔚为壮观。站在黄鹤楼上,滚滚长江,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气宇非凡。

1986年6月,黄鹤楼公园正式开园。公园里以主楼为核心,先后建成和恢复的景点有白云阁、落梅轩、岳飞功德坊、毛泽东词亭、搁笔亭、宝铜顶、诗碑廊、百松园、梅园等60多处,形成了四大景区,集观光、购物、休闲、文化餐饮于一体,人文与自然景观兼备的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大公园。

历史文化厚重,现实景观丰富的黄鹤楼,成为武汉一处标志性景观,成了来汉宾客必到的打卡地。作为家乡人,我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探亲访友、出差公干,每次到武汉都会游览黄鹤楼。

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这些楼阁都因历史悠久,景致秀美,身世传奇,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向往之所。许多诗文名篇因此而生,而这些楼阁又因名篇佳句而更加声名远扬。关于“江南三大名楼”的名篇,代表作当属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所以,要谈论黄鹤楼,当然要说说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与黄鹤楼相互成就的事。崔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最不缺的就是诗人,什么诗仙、诗圣、诗豪、诗魂、诗魔、诗鬼、诗佛,多了去了。在他们一众诗人中,崔颢本不显得特别。然而,他的这首《黄鹤楼》名声大噪,有人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南宋的严羽更是在其《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其实,按七律的戒律来衡量,《黄鹤楼》中的拗句和重字都是犯了大忌。然而,崔颢在造境、造意方面乃是行家里手,他营造的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以及由此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人平添出一番道不清的感怀和思绪,什么拗不拗的还有谁去计较呢?而所述的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人们对仙人何在的悠思。由此而引发的思乡之情,怎能不让人愁绪不断?崔诗之妙就妙在它深邃的意境上。

《黄鹤楼》的第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就妥妥地把读者抓住了:这是说的怎么一个事?乘鹤的昔人是谁?他去哪儿了?

神话就是神话,传说只是传说,自然不必将它当作史实来考证。但读者总是好奇的,都想知道这到底是咋回事。关于仙人乘鹤的神话有多个版本,其中有一种说法编得比较圆满。说的是从前有一位姓辛的先生,在江边以卖酒为生。有一天,小店里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衫褴褛的客人,他神色从容地问辛先生:“您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没有因为来人寒酸而有所怠慢,热情地盛了一大杯酒奉上。然而,客人喝完酒付不起酒钱就告辞了。此后半年,客人几乎每天来店里喝酒,辛先生照常接待,不因为他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有一天客人对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只好画一幅画相送。”说完,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黄色的鹤。接着,客人一边击掌,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竟然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们看到这种奇妙的事情,心情大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争相来这里喝酒观鹤,辛先生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画鹤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您是我的大恩人,我要永远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此而来!”接着便取出竹笛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降,墙上的黄鹤驾起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了天空。

辛先生为了感谢和纪念这位客人,便在酒店处盖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神话传说寄托的是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而现实中关于黄鹤楼的名人佳作和名人故事,则实实在在地与这座名楼同在。

据不完全统计,黄鹤楼自创建以来,历代众多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的珍贵诗墨篇章,有记录的就多达400多篇,其中不少可称为旷世佳作。

除了前文提到的崔颢律诗《黄鹤楼》和毛主席的词《菩萨蛮•黄鹤楼》外,诗仙李白的黄鹤楼诗最为大家所熟悉。

黄鹤楼景区有一座搁笔亭,它留下了李白登黄鹤楼时的一段佳话。

诗仙李白要登黄鹤楼,许多崇拜者跟随而来。黄鹤楼里的一场笔会即将举行,众人首推诗仙题诗。李白提笔,抬头望楼,见到崔颢的题诗《黄鹤楼》,大为折服,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之搁下了手中的笔。

后来,这段美谈长久流传。有人还将故事加以演绎,把李白的感叹之词扩充成一首诗《捶碎黄鹤楼》,诗曰:“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虽然文学史上对李白搁笔之事存在着一些争议,但也没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不过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崔颢诗的名气倒是越来越大了。

李白叹服崔颢的题诗,但也不甘心,欲与之一较高下,于是创作了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的这首诗当然也是佳作,但他显然是借用了崔颢诗的一些笔法。这就进一步表明了诗仙对崔颢的《黄鹤楼》是真正赞赏的。

李白与黄鹤楼相关的诗还有多首,都为人所熟知。比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黄鹤楼》: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音“干”)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由这些诗章可以看出,李白对黄鹤楼可谓念念不忘。不仅李白,历史上慕黄鹤楼之名前来登临的文人大有人在,其中很多人都留下了自己的大作名篇。例如——

贾岛的《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的《汉江宴别》: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

秋虹映晚日,黄鹤弄晴烟。

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

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末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的《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范成大的《鄂州南楼》: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刘禹锡的《出鄂州界怀表臣》:

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

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的《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白居易的《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

一座黄鹤楼,引来万人游;却借名家笔,聊寄我乡愁。有感于文人骚客们留下的名篇佳句,我也“诗兴”大发,吟出了这段顺口溜。

黄鹤楼不仅是一座景观楼,如今早已是一座文化艺术的殿堂。近现代以来,除了诗人,各界名流,各类艺术家无不对黄鹤楼心心念念,以登临黄鹤楼为幸。所以,各种以黄鹤楼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京剧中的三国戏占据着非常大的戏份和重要地位,这其中就有一出《黄鹤楼》。各地方戏曲也有很多演黄鹤楼的,比如汉剧、楚剧、秦腔、豫剧等等。各种曲艺形式说唱黄鹤楼的作品也不鲜见,相声、快板书、评弹、评书、大鼓都有。其中快板书《千年一叹黄鹤楼》受到广泛欢迎。而相声《黄鹤楼》则流传非常广,有着多种版本,比较知名的有马三立与王凤山、罗荣寿与高凤山、侯耀文与魏文亮、郭德纲与于谦等的作品。至于绘画、摄影、书法更是难以计数了。当代的艺术工作者还以黄鹤楼为题材,创作过不少歌舞类节目。若干年前有一首歌曲《黄鹤楼》,词作者是我的老同学,著名作曲家孟庆云谱曲,著名歌手谭晶在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开幕式上首唱,后被许多音乐人改编或翻唱,深受听众观众好评。

黄鹤楼如此诱人,首先是因为它传奇的兴衰史,其次是它壮丽的景色和挺拔的雄姿。黄鹤楼高5层,屹立在蛇山西端,总高度51.4米,由72根圆柱撑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墙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高贵耀眼;主楼四周建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景观,煞是气派。

使黄鹤楼名扬天下,让千万人为之倾倒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黄鹤楼成了武汉人民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2012年11月25日,“穿越长江.黄鹤楼神奇魔幻夜”活动在黄鹤楼下举行。当晚,武汉天气阴冷,聚集在长江两岸的人群见证了魔术师李宁上演的奇迹。李宁从黄鹤楼踏上“时光穿越机”,大约15秒之后,长江对岸距黄鹤楼2000米开外的龟山电视塔前出现了魔术师的身影,引得现场一片欢呼。随后,他从现场挑选了一位红衣小女孩,又是15秒之后,李宁和小女孩成功出现在黄鹤楼前,创造了一场魔术奇迹。

黄鹤楼作为天下名楼,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神奇,更有感动。2020年,英雄城市武汉打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抗击新冠病毒战役,千万人口级的特大城市实施了亘古未有的封城壮举。在这场战役中,全国各地和解放军派出数万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他们是武汉人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70多个日日夜夜,医务人员用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与病魔搏斗,挽救了无数个生命,送给了武汉人民健康和幸福。武汉市民用各种形式感激报答救命恩人,动人的故事充盈着整座江城。在这些故事中,一个病人邀约医生一起登黄鹤楼的事感动了全国无数同胞。

支援武汉的医生王春全是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2月2日到武汉,就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奔忙。他全天候在线,同事们都称他为“超人医生”。王春全发现,不少住院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症状外,还精神焦虑、情绪低落。面对这样的问题,王春全为患者制定“一患一案”,进行心理疏导。他负责救治的一位患者问他:“医生,我还有没有救?我这病什么时候能好起来?”王春全一边精心为她治疗,一边安慰说:“吃好睡好,才有抵抗力。不要怕,信心比药物更重要。”在每天的查房中,王春全都会耐心地为她讲解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同时用积极的话语去鼓励她。晚上回到住地,还会通过微信询问她的情况,给她加油打气。几天后,在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名患者成功从高流量吸氧转为面罩吸氧,再转为鼻导管吸氧。更值得欣慰的是,一直卧床的她竟然自己下床站了起来。“王医生,谢谢你们!希望你们防护好自己,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到时我要邀请你们一起去登黄鹤楼。”患者简单的几句话,让王春全感动得不能自持。

这个故事除了充满浓厚的人情味外,还说明了黄鹤楼在武汉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在武汉人看来,陪人游览黄鹤楼就是报答恩情最尊贵的方式。

记得当时听到这件事的新闻报道时,我突然感觉自己对黄鹤楼的理解得还很肤浅,顿时对它又增添了几分景仰之情。

我已经记不起去过多少次黄鹤楼了,但记得最近一次是2021年“五一节”。经过了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洗礼,武汉重新焕发了生机,武汉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拥抱新生活,也以真诚的姿态欢迎四海宾朋来汉作客。2021年的“五一”长假,武汉市打扮得格外光彩照人,黄鹤楼更是以少见的光鲜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五一”之夜,两江四岸的灯光秀五彩纷呈,江面的游船流光溢彩。黄鹤楼和武昌桥头,成为观赏武汉三镇夜景的最佳场所。我抑制不住一颗激动的心,看到预报就蠢蠢欲动,在家早早的吃了晚饭,从汉口赶到武昌,来到黄鹤楼下。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黄鹤楼周围人头躜动,长江大桥的人行道上挤得水泄不通。我被人流裹挟着,边走边看,不时拿起手机拍照,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武昌桥头堡。不行,我想不能往前走了,赶紧回头,从阅马场乘车回汉口。这时才发现,警察已经拦住了返回的路,为了安全不允许逆行。无奈只得随人流继续向汉阳桥头挪动。虽然受了累,但也不后悔,一路上都在欣赏美丽江城的夜景,很值得。

当我终于到达汉阳桥头,转身遥望黄鹤楼,它已经被掩映在江城的一片光海里。我似乎感觉到,这是黄鹤楼故意不想过分地炫耀自己,而把自己融进了江城的一片繁华之中。是的,黄鹤楼,你并不仅仅属于自己,你更属于武汉,属于湖北,属于中国。你的光彩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在无限美好的未来世界。你永远屹立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2022年7月18日

【作者】

中国画报协会第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解放军画报社原副社长程更新。

感谢阅读,请点个关注或留言再走哦~

@中国军网​#红星在线#​#秘书长读书#​

编辑:百将文化艺术中心昕虹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是一块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宾馆、酒店、商店等单位的一块牌子。匾额是各种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义相当于建筑的眼睛,是告知建筑物的名称及用途,也是用于宣传的一张名片。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也是将军。如今用的毛笔,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百将文化艺术中心可以邀约文武双全的将军书法家和名人书法家题联题诗题字题匾和笔会展览。邀约军地名人和教授开讲。​北大博雅百将文化科技培训基地助力企业共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